软件工程
高效开发高质量软件的原则、方法论和工具。
文章
5 篇文章
开发型开发与重构驱动测试
2025年8月19日
本文探讨了生成式AI如何改变软件开发,并提出了两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:开发型开发和重构驱动测试。 文章首先解释了“开发”的广泛含义,不仅仅指创造新产品,还包括开发个人能力、社会和技术等。它强调了开发有用的成果物(例如工具和软件)如何提高效率和质量,并扩展开发的范围。 然后,文章引入了AI驱动软件开发的概念,即利用生成式AI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。它指出,生成式AI可以帮助自动化小型任务,快速创建辅助...
体验与行为
2025年8月10日
本文探讨了软件工程的范式转变。传统软件工程以规范和实现为中心,通过测试确保实现符合规范。然而,随着用户体验的日益重要,作者提出了"体验与行为工程"的概念,它关注软件的行为而非仅仅是实现。 作者认为,在生成式AI和代理型软件开发自动化日益普及的时代,软件重构变得更容易接受。这使得开发"流体软件"成为可能,即通过AI工程师聊天机器人,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偏好修改软件UI,从而实现高度个性化的用户体验。流...
流程工作转化与系统:生成式AI利用的本质
2025年7月29日
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生成式AI提升业务效率,核心观点是将迭代工作转化为流程工作并进行系统化,而非仅仅将AI视为工具。文章首先区分了迭代工作(灵活试错,逐步创建成果)和流程工作(循序渐进,最终产出成果),指出工业革命和IT革命的成功在于将迭代工作转化为流程工作并系统化。作者认为,生成式AI的有效利用也遵循这一原则,其优势在于能够轻松地进行迭代重新配置角色和任务内容,这与人类员工相比具有显著优势。文章以...
流体软件时代的“全方位工程师”
2025年7月28日
本文探讨了生成式AI对软件开发模式和工程师角色的深刻影响,并提出了“流体软件”和“全方位工程师”的概念。 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成式AI在程序生成方面的能力,指出其可以辅助甚至替代部分程序员的工作,但同时也承认其局限性,例如指令模糊性、知识库更新滞后等。通过人类工程师的指令优化和互联网知识补充,生成式AI的程序生成能力正不断提升,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任务可以交由其完成。文章以作者自身经验为例,说明了生成...
作为一种智力能力的框架设计
2025年6月29日
本文探讨了学术活动与开发活动中智力活动的不同模式,并特别关注框架设计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性。文章指出,学术活动通常以通过观察发现事实为核心,而开发活动则以通过设计发明事物和系统为核心,两者代表不同的智力活动。然而,学术活动中也存在通过设计进行发明的智力活动,即框架设计。文章以地心说、日心说、牛顿力学、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例,说明这些科学理论并非单纯的客观事实发现,而是根据其有用性而非正确性被选择的思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