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与哲学
包括自然科学、人文科学、哲学和逻辑学在内的知识探索领域。
子分类
您可以探索更具体的主题。
认知科学
研究心智运作的跨学科学科,包括心理学、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。
伦理学
对道德行为和价值观的研究。
未来学
对未来可能性进行系统研究,以帮助预测和规划的学科。
逻辑学
对推理有效性进行形式化研究的学科。
数学
对数字、数量、结构、空间和变化进行的抽象研究。
自然科学
探索自然现象的研究领域,包括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物学和天文学。
哲学
对存在、知识、价值、理性、心智和语言等根本问题进行考察的学科。
科学哲学
研究科学基础、方法、含义和前提的哲学分支。
社会科学
研究人类社会结构和活动的领域,包括社会学、经济学和政治学。
文章
7 篇文章
观念格式塔崩塌
2025年8月14日
本文探讨了作者提出的“观念格式塔崩塌”现象,即在深入分析一个看似简单的观念时,该观念的定义会变得模糊不清,甚至崩塌。文章以“椅子”的概念为例,说明了传统定义方法(基于材料、形状等)的局限性,并提出了维持观念格式塔的三种方法:关注功能性、相对性和整体性。 作者认为,通过关注“能够被坐”这一功能,可以避免因试图将椅子简化为材料或形状而陷入观念格式塔崩塌。同时,强调功能的相对性,即同一功能可在不同对象...
直觉与逻辑之间的智力结晶
2025年8月14日
本文探讨了直觉与逻辑之间的关系,提出了一种名为“智力结晶”的概念来弥合两者之间的差距。作者认为,许多直觉上正确的观点,都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,而关键在于找到连接直觉和逻辑的桥梁。文章以“国家利益”为例,阐述了其在追求世界和平时的局限性。作者指出,国家利益的概念具有不可预测性,容易被误用,并且缺乏渐进式积累的特性,将其作为长期战略目标是不理性的。相反,作者主张关注永久和平、良好治理、经济繁荣和风险...
知识结晶:超乎想象的翅膀
2025年8月10日
本文的核心概念是“知识结晶”,作者认为知识不仅是信息,也包含抽象的规律。文章以飞行的物理学原理为例,阐述了“知识晶体”的概念。作者认为,机翼完美地整合了飞行的所有要素,从滑翔到动力飞行,都依赖于机翼产生的空气阻力、力向转换和气流差。这种将众多知识点高度一致地抽象和整合的知识形式,被作者称为“知识晶体”。 文章进一步提出了“知识湖”、“知识库”、“知识宝盒”和“知识工具箱”四个层次的概念。“知识湖...
空间感知的维度:AI的潜力
2025年7月30日
本文探讨了AI在多维空间感知方面的潜力及其对科学发现的影响。文章首先阐述了人类感知三维空间的机制,即基于二维视觉信息构建三维空间图像。在此基础上,作者推测人类可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学习感知四维空间,但这种能力的应用场景有限。 文章的核心论点在于,AI能够更好地利用多维空间感知能力。与人类不同,AI无需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平面,而是能够以维度原生、全景的方式理解三维和四维图表,从而克服了人类在处理高维...
模拟思维与生命起源
2025年7月29日
本文探讨了生命起源的难题,并提出了一种名为“模拟思维”的思维方法。作者认为,理解生命起源的关键在于理解累积互动,即通过逐步追踪简单化学物质的累积和相互作用,来理解复杂生命的形成过程。文章以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例,说明人们往往难以理解累积互动的结果,而模拟思维正是帮助人们克服这种思维障碍的方法。 作者认为,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地球从最初只含有简单化学物质的状态,过渡到包含稍微复杂化学物质的状态。这一...
思考的宿命:AI与人类
2025年7月12日
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思考方式的转变。作者认为,随着AI承担大部分智力劳动,人类将不再需要进行以往的智力劳动,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将停止思考。相反,人类将面临一种新的思考方式,即个体优化。 文章首先提出了“流程导向”作为继面向对象方法之后的下一个软件开发范式。流程导向的核心思想是将编程的核心模块视为一个流程,由事件或条件启动,按照预定义的顺序处理,最终终止。这种方式更符合人类的直觉,并且在AI...
作为一种智力能力的框架设计
2025年6月29日
本文探讨了学术活动与开发活动中智力活动的不同模式,并特别关注框架设计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性。文章指出,学术活动通常以通过观察发现事实为核心,而开发活动则以通过设计发明事物和系统为核心,两者代表不同的智力活动。然而,学术活动中也存在通过设计进行发明的智力活动,即框架设计。文章以地心说、日心说、牛顿力学、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例,说明这些科学理论并非单纯的客观事实发现,而是根据其有用性而非正确性被选择的思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