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思考过工具与系统之间的区别?
工具是我们执行任务时所使用的,系统也同样能简化任务。
有些人可能认为系统只是更复杂的工具。
然而,当任务被划分为两种类型——迭代工作和流程工作时,工具与系统之间的区别便一目了然。
迭代与流程
迭代工作是指通过灵活的试错,逐步创建可交付成果的过程。
在迭代工作中,一个可以根据具体任务灵活使用的工具箱会非常有用。
相反,流程工作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在最终阶段产出可交付成果。
在流程工作中,拥有一个引导任务流程的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生产力和质量。
流程工作转化与系统化
人类执行的许多任务,要么是迭代工作,要么是已系统化流程工作的一部分。
通过将迭代工作转化为流程工作,再对其进行系统化,可以显著提升生产力和质量。
工业革命与IT革命
工业革命和IT革命正是将迭代工作转化为流程工作并进行系统化,从而大幅提升生产力和质量的典型范例。
在工业革命之前,制造业是以迭代工作的形式进行的,人类熟练地使用工具,每次都能自由改变安排和程序。
同样,在IT革命之前,信息处理也涉及人类以非结构化、迭代的方式使用工具。
通过将这些过程系统化,就像工厂生产线或企业IT系统那样,生产力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然而,不仅是系统化,迭代工作的流程工作转化也极其关键。正是因为能够转化为流程工作,系统化才得以实现。
生成式AI革命
在业务运营中,若想通过利用生成式AI来提高生产力和质量,仅仅将AI作为工具使用是无法释放其真正价值的。
核心目标是将迭代工作转化为流程工作,并随后对该流程工作进行系统化。
生成式AI由于其适应性,能够处理迭代工作。然而,无论是人类还是生成式AI执行,迭代工作的生产力和质量都存在局限。
因此,旨在实现流程工作转化和系统化至关重要。
有人可能会争辩说,如果流程工作转化能够提高人类员工的生产力和质量,那么早在生成式AI出现之前就应该采取这些举措。
然而,以人类员工为前提的流程工作转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。人类员工无法立即适应任务分配或内容的变化。
相反,当执行者是生成式AI时,迭代地重新配置角色和任务内容变得非常容易。
与人类不同,生成式AI可以忘记之前的步骤,瞬间阅读并理解新程序,并在此基础上执行任务。
因此,在业务中利用生成式AI的主流方法将是迭代工作的流程工作转化及其后续的系统化。
使用生成式AI提升业务效率
我们来考虑一个通过生成式AI实现业务效率提升的例子。
例如,思考处理员工关于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咨询的任务。
生成式AI可以用于搜索内部规章并草拟回答。
然而,生成式AI有可能引用过时的规章,或者错误地基于规章中不存在的臆想信息生成回复。
此外,咨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,例如电子邮件、即时通讯工具、电话或面对面。
因此,处理咨询的员工仍然需要像以前一样接收咨询。
可以想象,如果员工能够当场回答的问题就立即回答,而对于需要验证规章的问题,则将咨询内容输入生成式AI以生成回复草稿,这样可以提高效率。
此外,对于频繁被问到的问题,有必要将其作为常见问题解答(FAQ)发布在公司内部网站上。
生成式AI还可以用于输入代表性的问题和答案,并生成用于网站发布的项目符号草稿。
再者,当需要修订规章时,生成式AI也可用于审查草拟的措辞。
这种应用或许能简化一部分咨询处理任务。
然而,这仅仅是将咨询处理视为迭代工作,并将生成式AI作为工具使用。
因此,这种方法带来的效率提升非常有限。
流程工作转化
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前述咨询响应任务的效率,必须将此任务转化为流程工作。
这需要详细列出并记录负责人在处理咨询时所采取的步骤:
- 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咨询。
- 如果咨询与之前已回答的相同,且相关规章未发生变化,则提供与之前相同的答案。
- 对于新的咨询,或涉及规章变更的咨询,则审查规章并准备回复草稿。
- 检查回复草稿是否引用了旧规章,或包含了规章中未提及的信息。
- 检查回复前是否需要批准,并在必要时获得批准。
- 通过接收到咨询的渠道进行回复。
- 在咨询历史数据中登记咨询内容、批准结果和回复结果。
- 定期检查咨询历史数据,以创建常见问题解答的建议更新。
- 获得批准后,更新公司内部网站。
- 当规章更新时,更新引用的规章数据。
- 同时,在过去的咨询历史数据中记录相关回复和规章更新。
- 核实常见问题解答是否因规章变化而需要修订,并在必要时进行更新。
通过明确这些任务的细节,并将它们连接起来,灵活的迭代工作就可以转化为清晰的流程工作。
系统化示例
通过将任务转化为流程工作,系统化的道路变得清晰起来。
在系统化过程中,如果可以牺牲一些员工便利性,一个选择是整合咨询渠道。
反之,如果员工便利性是最高优先级,则所有咨询渠道都应保持开放。
从根本上说,系统应直接接收咨询。只有在口头咨询的情况下,才由人工将详细信息输入系统。
收到咨询后,IT系统和生成式AI将根据流程尽可能多地执行后续任务。最初,系统应在各处穿插人工检查和批准,并允许人工操作员进行修正。
然后,随着系统用于处理咨询,如果生成式AI犯了错误,应更新AI的指令,加入注意事项、检查项、错误示例和正确示例,以防止再次发生此类错误。
这个过程可以减少生成式AI的错误。而将更新这些AI指令本身从迭代工作转化为流程工作,可以使其更加高效。
通过这种方式,将流程化的任务进行系统化,即使是那些最初看起来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,也可以被以生成式AI为中心的系统所取代。
常见误解
许多人认为生成式AI的商业应用目前效果甚微,或者为时过早。
然而,这些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两种误解。
第一种误解源于将生成式AI仅仅视为工具。
如本文所示,将生成式AI作为迭代工作的工具来利用,并不能显著提升业务效率。这种误解正是由于体验或观察到这种有限的结果而产生的。
第二种误解则源于专注于让生成式AI执行迭代工作。
诚然,尝试让当前的生成式AI执行迭代工作往往难以成功。因此,人们仅凭此观察就错误地断定生成式AI无法接管人类执行的任务。
结论
如前所述,通过将迭代工作转化为流程工作并进行系统化,可以比单纯使用工具获得更高的效率。
此外,即使生成式AI无法执行迭代工作,它也能够处理流程工作中的许多具体任务。即使初期存在较多错误,也可以通过不断更新指令来实现持续改进。
或者,如有必要,可以对任务进行分解,将草拟工作与检查工作分开,或实施多阶段检查。
如果能够以这种方式实现系统化,那么每次任务执行都会带来改进,随着时间的推移,操作将变得更加高效。
这是一种工作方法,它允许机制本身持续改进,类似于工厂生产和IT系统化。
为了有效利用生成式AI,需要转变思维模式:不再试图改进自身的迭代工作,而是必须客观地将自己的任务转化为流程工作并进行系统化。